十二字经——孝
时间:2018-05-24 09:47
【释义】
《孝经》云:“夫孝,德之本也。”孝悌,指的是孝敬父母、尊重长辈、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,体现感恩、回报和礼敬,此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。“百善孝为先”,可见孝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,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。
至理名言
千万经典,孝义为先。(《增广贤文》)
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啨(孟轲)
孝子之至,莫大乎尊亲;尊亲之至,莫大乎以天下养。
孝顺还生孝顺子,忤逆还生忤逆儿。(《增广贤文》)
至理名言
动天之德莫大于孝,感物之道莫过于诚。(宋/何铸)
羊有跪乳之恩,鸦有反哺之义。(《增广贤文》)
夫孝者,百行之冠,众善之始也。(《后汉书》)
小孝治家,中孝治企,大孝治国。
故实范例1
弃官寻母
朱寿昌,宋代天长人。七岁时,生母刘氏被嫡母嫉妒,不得不改嫁他人。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。神宗时,朱寿昌在朝做官,曾经刺血书写《金刚经》,行四方寻找生母。得到线索后,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,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。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。母子欢聚,一起返回,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。
故实范例2
换肾救母
山东汉子田世国在瞒着母亲的情况下,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身患尿毒症的母亲。手术很成功,但老母亲至今不知道捐肾的“大善人”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。